abC Team
总负责人 / 艺术总监:周玥
展会统筹:刘小门
项目管理:杨丹 / 许珂 / 陈家心
商务/媒体拓展:杨子艺
项目执行:郑云沧
公教活动:陈家心 / 胡沁迪
夢廠出版负责人:胡沁迪
网站设计:北 鸥
第七届 abC艺术书展 · 北京
2022.7.28-7.31
Ariuntugs Tserenpil (蒙古国), 顾桃 , Enkhbold Togmidshiirev (蒙古国), 乌云额尔德尼 , 东妮尔, 新塔娜, 萨扎布 LKhajav , 全宝, 乌日根, 刘成瑞, 蒙柯卓兰 , 铁木尔·斯琴 Timur Si-Qin (德国)
策展人:李雨航, 琴嘎
“一起游牧“原项目由艺术家琴嘎自2020年发起。在本届abC艺术书展,艺术家琴嘎与学者李雨航以“仪式与日常”为题联合策展,带领我们一同思考仪式所体现的神圣性,也反思着我们与物,与周遭的关系。展览所呈现的是一个不仅连接着超自然的神圣,也连接着 “我们”作为一个神圣的共同体的存在、一个人类与其他物种共生的整体。
“一起游牧“是对于当下失衡近况的号召,艺术家们以共识呼唤人与人的重新联结,由“一起游牧“计划产生了当代意义下的“聚落“,这个“聚落“并不是以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组成,而是在集体的共识与集体记忆中保持着艺术家们各自的独特性,并尝试碰撞出新的可能性。在“一起游牧“的实验场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共情,在差异中寻求共性和共同的出口,“一起游牧“是艺术家们面对当下失衡与迷失的思考,通过“游牧“去冥想,去感知、去解构,去重建。
顾桃,《萨满地图》,2021,视频截图,图片由艺术家和造空间提供
东妮尔,《场域记录4: 每一动都是仪式》,2021,视频截图,图片由艺术家和造空间提供
郑波,《生存手册》,2015
展览现场
建筑大王,《问这些问题是自然的吗》
Poster Design:Xu Ke
由艺术家&策展人David Blamey提供
项目得到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英文化连线基金 支持
豆否设计 (刘悦、徐溪婧)
幸运签饼于19世纪由日本人发明,跟随着移民足迹,在沉浮历史中被美国华人发扬光大,在用餐的尾声被作为甜点的替代呈上——这个在东亚华语世界并不具名的小饼干,渐渐成了海外中餐的代言人。在意大利的中餐厅,入口的柜台边常常摆着一个大碗,客人在结账时可以从碗里顺手拿走一个幸运签饼。对于在中国本土长大,后移居欧洲的设计师组合豆否设计(刘悦、徐溪婧)来说,这是一个与百年前的东亚移民在海外重新相遇的时刻。
在食物漫游的地图上,豆否设计追溯人类在大洲大洋之间迁徙移动的历史,也回溯她们个人的生活轨迹。在主题展览的尾声,她们将一些来自跨文化生活习得的甜点食谱寄托于幸运签饼作为“展后甜点”附上。希望这些食谱也可以在你们的厨房,实现它们的文化漫游,和两位设计师跨越国度的味觉漫游。
第七届abC艺术书展 · 杭州
2022.9.9-9.12
特别项目*新增
E14 由此向东五米外
艺术家:某MouHoo (胡哲伟)
第七届 abC艺术书展·上海
2023.2.10-2.13
主展馆 Main Venue: 明当代美术馆 Ming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分展馆 Sub-Venue: pidan Gallery / 假杂志SeP
特别项目*新增
个人项目 Solo Project
第七届 abC艺术书展 · 北京
2022.7.28-7.31
Ariuntugs Tserenpil (蒙古国), 顾桃 , Enkhbold Togmidshiirev (蒙古国), 乌云额尔德尼 , 东妮尔, 新塔娜, 萨扎布 LKhajav , 全宝, 乌日根, 刘成瑞, 蒙柯卓兰 , 铁木尔·斯琴 Timur Si-Qin (德国)
策展人:李雨航, 琴嘎
“一起游牧“原项目由艺术家琴嘎自2020年发起。在本届abC艺术书展,艺术家琴嘎与学者李雨航以“仪式与日常”为题联合策展,带领我们一同思考仪式所体现的神圣性,也反思着我们与物,与周遭的关系。展览所呈现的是一个不仅连接着超自然的神圣,也连接着 “我们”作为一个神圣的共同体的存在、一个人类与其他物种共生的整体。
“一起游牧“是对于当下失衡近况的号召,艺术家们以共识呼唤人与人的重新联结,由“一起游牧“计划产生了当代意义下的“聚落“,这个“聚落“并不是以单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组成,而是在集体的共识与集体记忆中保持着艺术家们各自的独特性,并尝试碰撞出新的可能性。在“一起游牧“的实验场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共情,在差异中寻求共性和共同的出口,“一起游牧“是艺术家们面对当下失衡与迷失的思考,通过“游牧“去冥想,去感知、去解构,去重建。
东妮尔,《场域记录4: 每一动都是仪式》,2021,视频截图,图片由艺术家和造空间提供
E12 Back to Nature
郑波, Henk Wildschut (荷兰) , 建筑大王
由 Be Water Journal 水象 呈现
建筑大王,《问这些问题是自然的吗》
E15 秘密阳台 Secret Balcony
KMRU (肯尼亚/德国) , Aki Onda & Akio Suzuki (日本/美国) , Tom White (英国) , Mariam Morshed (美国/英国) , Rie Nakajima (英国/日本) , Lau Nau (芬兰) , David Blamey (英国/法国) , Hannah Dargavel-Leafe (英国)
策展人:David Blamey / 由 Continuous Tone 呈现
Warm Spell 是一个沉浸式声音装置空间, 由伦敦的声音艺术厂牌&线上播放平台Continuous Tone构想。空间邀请来访观众以种种方式短暂地告别忙碌:暂停、歇息双眼、躺下或逗留、以耳朵“阅读”声音及周遭。
策展人 David Blamey 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他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致力于在该场域内发起一场更为广义的、无需移动便能不动声色地实现的旅行。渐渐地,空间内的声音震颤将带领观众穿越当下的城市环境,联系起一系列遥远地方的温润气息。
Poster Design:Xu Ke
由艺术家&策展人David Blamey提供
项目得到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英文化连线基金 支持
研习如何与植物相处,主动地、被动地、潜移默化地。“植物的多重身份”系列选书将裹挟着你我的身心穿梭于书页与树叶的间隙之间、自然与城市的夹缝之间、凝视与行动的实践之间……渐渐地,这些在惯有感知里显得过于静止、沉默被动的绿色生灵或许会化身为感知世界的新单位,一枝一叶、一花一木,开始记录时间流逝与生命轮回;诉说成长和衰败、记忆和遗忘、永久和变化。
因为食物我们相聚在一起,食物也伴随着我们每一次的远行、迁徙。不同的餐桌变幻,我们与盘中餐相遇,与杯中月共饮;色香味混杂着感官记忆,借由碗筷瓢盆,向我们传情达意。在“餐桌游记”系列选书中,食物同纸张一样,都可被视为一种媒介,烹饪亦为创作,读者兼为食客。在累积的用餐体验中,我们与食物之间的关系,逐渐被编织成一张五味杂陈的网……于是,我们阅读、用餐、以日常纪念日常。
植物,江宛霖,吴蕴玲
“植物低语”是植物冒险家江宛霖和数字艺术家吴蕴玲于2021年至今的合作研究项目,专注于植物在⻛中翩翩起舞的可视化。
对植物本身嵌入的自然美学的好奇心,观察、记录和存档是她们工作的起点,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动中,对人类和植物之间相对关系的思考也在继续发展。她们通过围绕植物运动轨迹的多种媒介的艺术创作,为观众讲述一篇与植物低声言语的故事,带来一段充满想象与体验的旅程。
罗湘云 (新加坡)
“超越过去、现在、未来的植物标本捕捉到了时间的本质。”
《即时》是abC委托生活在新加坡的艺术家及科学植物插画师罗湘云创作的全新布面装置作品,素材取自她多年间收藏的多达3000张植物照片。这件作品由不同时间拍摄的植物局部手工缝制拼接而成,总长度共7米。
边巴
“随着城市的扩张,我们村的全部农田被征用。面对着即将失去的土地总觉得有好多话要讲,却不知从何说起。《最后的春耕》是一个家庭变迁史,也是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举行的告别仪式。2016年开春,我带着全家老小,在即将改作他用青稞地上耕了最后一次地。并全程用影像记录下来,在耕地结束时我们兄弟三人每家装了一袋土作为纪念,从此告别了世代耕种的土地。”——边 巴
“最后的春耕”展览项目由甜茶馆艺术节策划呈现,藏族艺术家边巴通过绘画、青稞装置、影像等形式,纪念城市扩张背景下所失去的与大地的连结。
鲁小本 Ruben Lundgren (荷兰)
居住在北京的摄影师鲁小本将在2022abC艺术书展上展出他的最新出版物,这本相册延续了他在”《菜谱》“系列中对于中国餐盘艺术的关注与研究,但照片中呈现的精美菜肴也不仅限于此。自1980年代起,这些造型生动的雕花萝卜或其他菜品食雕便是为专业美食竞赛或是高档婚礼宴席摆盘而创作的。尽管这种充满年代感的美学背后是对食物的浪费,或许这暂时的卖相好过食物本身的风味,但谁在乎呢?《能飞的就行》搜罗了餐桌上的诸多能飞的”食物“——就算鸡既不会飞,也不经常洗澡,但也连同鹤、鸭或偶然飞过的麻雀一样,被算作是餐桌上有代表性的“飞禽”(两条可爱的飞鱼是个意外之喜)。留神盘子周围的事物,除了贵州茅台之外,真正的摄影侦探还会发现番茄酱与飞轮牌罐头的午餐肉盛宴。
胡沁迪
漫游在杭州的艺术家胡沁迪,以版画、水彩、速写等记录日常,并热衷于对生活物件进行闲暇收集及再消耗;2010年开始做艺术书。喜欢植物、毛茸小动物、酒精和声音,对食物生产酿造的过程充满兴趣,以及好奇和关注它们在社会中产生的关联。
“在街道小区路过的路,在山上林间穿过的小道,视觉在编织,面团在发酵,把纸张装订。环绕的曲线将日常串连,回过头看看,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具体了起来。有时候也会任凭线团滚动,它随机指向的下一个地方说不定会找到新的玻璃弹珠。”
豆否设计 (刘悦、徐溪婧)
幸运签饼于19世纪由日本人发明,跟随着移民足迹,在沉浮历史中被美国华人发扬光大,在用餐的尾声被作为甜点的替代呈上——这个在东亚华语世界并不具名的小饼干,渐渐成了海外中餐的代言人。在意大利的中餐厅,入口的柜台边常常摆着一个大碗,客人在结账时可以从碗里顺手拿走一个幸运签饼。对于在中国本土长大,后移居欧洲的设计师组合豆否设计(刘悦、徐溪婧)来说,这是一个与百年前的东亚移民在海外重新相遇的时刻。
在食物漫游的地图上,豆否设计追溯人类在大洲大洋之间迁徙移动的历史,也回溯她们个人的生活轨迹。在主题展览的尾声,她们将一些来自跨文化生活习得的甜点食谱寄托于幸运签饼作为“展后甜点”附上。希望这些食谱也可以在你们的厨房,实现它们的文化漫游,和两位设计师跨越国度的味觉漫游。
José Quintanar (荷兰)
西班牙艺术家、建筑师兼出版人何塞·金塔纳尔 (José Quintanar) 的“荷兰风景”系列绘画将会以装置的形式在北京街头游击。在过去几年里,何塞遵循着特定规则与流程来绘制他眼中的”荷兰风景“。以往的系列的创作结果通常被印刷在纸面,并以Ruja Press的名义出版。经过与艺术家的沟通,abC将原本二维平面的”荷兰风景“线条以实体的形式制作出来,并邀请不同的朋友们带着它走上街头,记录下这些装置在地的游牧路线及沿途环境,一同创造出属于北京的“荷兰风景”。所有参与者拍摄的照片及档案会与装置一同在书展中展出,所有内容也将最终编辑成书。
吕文婷
策展人:赵玉